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

負面思考讓失智症提早上門? 4步驟、6件事保護大腦

負面思考讓失智症提早上門? 4步驟、6件事保護大腦

出處/康健雜誌 文/梁元齡編譯 圖/photoAC 的故事
常想起不好的經驗,懊惱不已?老是擔憂還沒發生的事?如果這些症狀你都有,那得小心了,你也許落入「負面思考迴圈」,成為失智症的高風險群。
失智症影響全球超過5,400萬人,民眾通常會在認知、自理能力出問題,或出現失憶徵兆時才去就醫;不少人則會密切監控高血壓、第2型糖尿病等失智症的高風險因子,嚴防大腦功能下降。
不過專家提醒,心理健康也跟失智症有關,平時忽視情緒壓力、任由自己落入「負面思考迴圈」(或稱重複性負面思考,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),很可能讓失智症提早來敲門。
什麼是「負面思考迴圈」?
很多心理疾病患者,或是追求完美主義、高敏感的人,都有「負面思考迴圈」困擾。不論面對未來或回看過去,他們都傾向做負面解讀,以致於常常自怨自艾、杞人憂天。
針對負面思考迴圈的成因,美國心理協會列出幾個可能因素:
• 以為不斷去想,就能釐清自己的問題
• 有重大身心創傷史,不由自主想起
• 長期且持續承受著某種壓力
負面思考迴圈很難打破,患者也通常無法自拔。最新研究發現,身陷這種迴圈的人,更容易罹患憂鬱和焦慮症;還有研究指出它可能導致失智症。
為什麼負面思考迴圈會誘發失智症?
一般臨床失智症粗分為3類:
• 退化性失智症(Degenerative Dementias),主要起因為腦內神經細胞退化、病變,影響認知功能,常見的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's)也屬此類。
• 血管性失智症(Vascular Dementia, VD),主要起因為腦中風或腦內血管出問題,造成腦部供氧不足、細胞死亡,使患者智力減退。
• 可治療失智症(Reversible Dementias, Treatable Dementias),腦瘤、腦膜炎等病症,或激素失調、飲酒過量所致。
退化性與血管性失智目前都無法治療,只能盡早發現、避免惡化,而追蹤腦內蛋白堆積,就是一個常見指標。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伊佳奇指出,阿茲海默症與大腦中斑塊沉積有關,腦內纖維狀β─類澱粉蛋白(amyloid-beta)跟濤蛋白(Tau protein)越多,就越容易導致失智。

倫敦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)資深研究員馬錢德(Natalie L. Marchant)發現,負面思考迴圈會增加腦內纖維狀β─類澱粉蛋白和濤蛋白堆積,讓大腦功能逐步衰退、誘發失智症。
馬錢德把這種堆積現象稱為「認知債(cognitive debt)」,她追蹤300人長達2年,受試者全都超過55歲。研究發現,越是有負面思考迴圈傾向的人,認知功能、記憶力衰退越嚴重,腦內也更容易堆積類澱粉蛋白和濤蛋白。
預防失智 4步驟、6招遠離負面思考
健康媒體網站Healthline建議,當你受某問題所苦、身陷負面思考迴圈中,記得先採取4個步驟:
1. 立即轉移注意力:看書或看電影、打通電話閒聊,總之找件事,讓自己處於忙碌狀態
2. 計劃後採取行動:為你的問題制定明確的解決步驟,越簡單具體越好,接著嘗試實踐
3. 挑戰原本的思維:先停一停,挑戰你的既定思維模式,從第3人角度審視自身盲點
4. 避開相似的情境:觀察是哪些因素讓你陷入負面思考迴圈,並盡量避開類似的情境
老化學習與記憶專家拉札爾(Ronald M. Lazar)提醒,成年後就應時時提防失智,不該等到65歲才開始。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和Healthline建議,平時多注意6件事,能幫你維持愉快心情、預防失智:
• 多活動筋骨,定時運動、或到戶外走走
• 多與人接觸,有困擾就找朋友聊聊
• 慎重看待聽力下降、睡眠失調等問題,及早就醫改善
• 活到老學到老,維持大腦基本運作、活化思考
• 嘗試冥想、靜坐、正念思考法,維持思緒清淨、心態健康
• 如果已經出現憂鬱傾向(或負面思考迴圈),記得要積極尋求治療
資料來源:The National Interest、Healthline、Eating Well
延伸閱讀:
※本文由《康健雜誌》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,點此查看原始文章

午睡竟與失智有關!研究:超過「這時間」 失智風險增1.4倍
三立新聞網~記者施春美/台北報導

許多上班族有午睡的習慣。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,新研究發現,午睡與大腦衰老之間,可能存在「雙向」關係,當人午睡太多,一年後的失智風險增加,而失智病患一年後的午睡時間也會增加。但他也同時表示,其他研究則顯示,適量午睡有益大腦健康,甚至可降低心臟病風險。「有研究建議,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30~60分鐘。」
黃軒在其臉書粉專貼文表示,美國加州大學一項針對1401人、長達14的研究,近日發現,午睡和大腦衰老之間,可能存在著一種雙向關係。所謂雙向關係是指,當一個人午睡太多,一年後的失智風險增加,一個病患罹患失智症,一年後的午睡時間也會增加。

研究結果顯示,一天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,失智風險增加1.4倍。一天午睡頻率超過1次,失智的風險增加40%。
黃軒表示,該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上,引發廣泛關注。「但是,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完全避免午睡。」事實上,其他研究顯示,適量午睡有益大腦健康。例如,有研究指出,午睡可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,甚至能降低心臟病的風險,「即使是5~15分鐘的短暫午睡,也能立即改善精神狀態。」
針對如何午睡最健康,黃軒表示,午睡時間不宜過長,有研究建議,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30~60分鐘,可以避免睡眠慣性(sleep inertia,即醒來後感到更疲倦的狀態。)其次,午睡的時間點也很重要。最好在下午1點到3點之間,這樣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。午睡的環境則應為安靜、舒適的地方,以便放鬆地入睡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: